【哲行万里·红色寻访⑦】访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发布者:陈意萍发布时间:2024-03-27

(学生通讯员:李长红/摄影:李长红)在15日,我和家人一起参观了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过程、发展壮大以及大革命时期发生在鄂豫皖地区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此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我对大别山精神的认识。

15日下午14时左右,我和父母驾车到达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进入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馆前写着“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的雕塑,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红色的字体在白色石雕上显得尤为突出,雕塑后是一棵挺拔的青松,如图一所示。

图一

从二楼入口进入馆后,我和父母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进入各个展厅,了解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任务和事件。展厅第一部分是“大别风雷,星火燎原”(如图二所示)。1915年李大钊同志亲自在这里指导了大别山区的建党活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信阳全体铁路工人最早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拦下了火车。

第二部分是“红色摇篮,将军故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党领导大别山军民举行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13233师,创立了鄂豫、豫东南、皖西北三块根据地,1930年三支红军合编为红一军,成立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实现了鄂豫皖边区党政军的统一。展厅充分展示了红军攻克、解放新集的场景。

第三部分是“红色苏区,共铸辉煌”。1931年,党在鄂豫皖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的革命军事委员会。

第四部分是“红色土地,艰苦卓绝”。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并留下部分红军坚持斗争(如图三所示)。

第五部分是“江淮抗战,中流砥柱”。在抗战时期,改编的新四军第一支队长期在敌后坚持抗日斗争,不断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地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六部分是“中原突围,铁流千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起内战,党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期间,鄂豫皖地区打响了中原突围的第一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还见证了标志着解放军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转移阶段的著名军事事件——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二

图三

在此次红色寻访实践中,我认识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革命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事件,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波澜壮阔、艰苦卓越,体悟到了革命中党的成长与进步,领会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深刻含义。

图四

学院新闻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